线上杠杆炒股

同写新侨批 共书新使命

发布日期:2023-12-10 18:32    点击次数:129

  陆夷

  “千封批,万重念”,侨批又称银信,是海外侨胞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。百年来,在时间长河的冲刷中,慢慢沉淀下来,成为一种时代见证,凝结成一种文化。透过南方日报、南方+、GDToday系列报道“丝路来信·全球书法家同写平安批”,我们欣慰地看到,时至今日,侨批文化再度激活,侨批故事还在续写,巧妙连接起了过去、现在与未来。

  十封侨批,百般人生。“丝路来信”以书法为媒介,以侨批为纽带,让浓浓的亲情、桑梓情跃然纸上,在互联网时代,这样的叙述方式更显稀缺和珍贵。从抗日名将陈铭枢长孙女陈小涟的“一封家书故国牵挂”,到中国导弹先驱徐兰如之女徐午的“从延安黄土高原到美国落基山下”,再到马德里20余名师生接力挥毫,同写平安批活动在海内外获得广泛好评,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位侨领齐聚汕头一同落笔。翻开这些新侨批,仿佛可以感受到,在一笔一画、字里行间,丝丝缕缕的中华文化之根在蔓延、生长,与个人和家族的命运紧紧缠绕,成为一份份“文献”式记录。也难怪,国际汉学家饶宗颐曾把侨批称作“独一无二的原生态档案”。

  从昔日的“生命线”,到今天的“仪式感”,尽管时移世易,侨批的内容和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,但仍能在代际之间、群体之间、海内外间的沟通交流发挥不小作用。正因如此,林鸿侨批中关于舅父如何“一条浴巾、一块甜粿,漂洋过海谋生”的故事,在80年后仍能极大触动家族成员,从而在各个国家的亲人间不断传阅。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,这也如同“书法”带来的巧妙隐喻——只有在一代代人的接续书写、赓续传承中,才能在五湖四海、大洋彼岸展现出强大凝聚力和包容力,绽放出璀璨的光芒。

  侨批纸短,家国情长。事实上,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,身上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都难以抹去。其所根植于心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,也已经融入海外华侨华人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之中。因此从旧侨批,到新侨批,从摸爬滚打,到平视世界,我们看到昂扬向上的风貌始终彰显,理性平和的心态力透纸背。凭借着这样的精神力量,老一辈扛过了漂洋过海谋生的艰辛,新一代在快速变革的当下找到了安顿内心的天地,即使在各种不确定的环境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确定感。

  从更大层面来看,在当今世界日益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,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,离不开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努力;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,离不开海外传播这块拼图。从美国犹他州的盐城书画社,从西班牙多个华文学校开展的双语侨批课远程教学,从“南洋七子”对中国画中国艺术的推广,不难发现,广大海外同胞不仅自己从中华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,也在通过实际行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、传播好中国声音,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,为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贡献一己之力。

  共同的根让我们情深意长,共同的魂让我们心心相印,共同的梦让我们同心同德。对于海外侨胞超过3000万的广东而言,如何打好“侨”牌,以侨为桥,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,值得拭目以待。也期待雪片般的“丝路来信”,能带来更多新故事和新机遇。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高水平赛事带“旺”一座城